「我是一個笨媽媽,所以聽不懂你說的話!」

小時候,我常會興高采烈的想要和媽媽分享日常生活的發現,但她老是疑惑的看著我,然後我會再說一次(但開始比較不興高采烈了),然後她還是會一付疑惑的表情,然後我或許會再說一次(但已經快抓狂了)或是閉起嘴巴。接下來媽媽就會不斷的追問,試圖的想要搞清楚我到底想說什麼,但我已經失去了分享的動機了。當媽媽看到我呈現「放棄狀態」時,她會很沮喪的說:「你這種表情讓我覺得我很笨,我是個笨媽媽…」。而當她說這種話時,我又會開始自責:「難道是我不會講話嗎?問題是,我已經盡了我最大的努力,想要解釋了呀!」

或許是小時候的經驗,讓我長大後不斷的思考與追求,如何將困難的理論轉化成「不懂的人」也聽得懂的語言!

※※※※

一直以來很多人很怕自己上課聽不懂。無論是我的同學、朋友在上班後私底下進修,或是還在學校念研究所的學弟妹,訴苦的事情中,有一項一定是:「老師上課我都聽不懂,怎麼辦?」我都會先說:「去問老師呀,而且告訴老師,你聽不懂」然後接下來會更沮喪的告訴我,反映過了老師們普遍的回答是「你不夠用功!」,頂多是把那些「聽不懂的話」重講一遍,然後問你「還有哪裡不懂呀?」此時絕對會令學生覺得自己很笨,因為擺明了老師認為應該要聽懂「那些聽不懂的話」才對!

說實話,我遇到的這些人,都「非常用功」無論是學習網頁程式語言的課程,回家後不斷的練習,或是學習困難的高等統計,整個周末和第二章奮戰,亦或是學習生澀的神經科學,每天啃著書本,傍偟無助!我念書書算用功的了,但是對自己有興趣的才可能如此廢寢忘食,但他們的可貴之處在於:明明很痛苦,還還是硬逼著自己要學會!

問題出在於,為什麼他們在學習的路上,非得搞成「孤軍奮戰」?

最近收到遠流的新書電子報,電子報說:「對於我們這些慣用文字思維的人來說,難免有一種毛病,就是喜歡把事情講得很冗長很複雜,以為這樣別人才會清楚。直到讀了…」當然它是為了介紹新書為目的,但我倒是覺得先別急著去看書的內容,我們得先認真的思考問題的原因:為什麼教育讓我們到後來,變成了話越講越冗長、越講越複雜?而別人就越來越聽不懂?尤其是學歷越高的人,講的話經常越讓人聽不懂呢?再加上學歷高=正確的錯覺,便會讓與其對話而聽不懂的人產生「自己的錯」的衍生錯覺!一但,二者的對話有階級的差別,「充分溝通」便遠離了這場對話了!

遠流副總編輯吳家恆寫了一篇精采的「主編手札」,標題是:對不起,劉院長,這本書我們出晚了!!。大家不妨連結過去看看。除了看看精采的書的介紹之外,讓我借用一下作者(丹羅姆)的話:「難以決定、朝令夕改是因為沒有把問題想清楚,沒辦法凝聚共識是因為沒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。」講話的人,無論是不是高學歷,如果讓對方聽不懂時,一定要先考慮是不是連自己都沒把問題想清楚?是不是無法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呢?

講話讓人聽不懂的話,彼此都會很挫折,而且對方會覺得自己笨!尤其對方如果是你的學生的時候,請耐著你的性子,放慢腳步陪著學生再從頭檢視一次哪裡卡住了,而不是簡單的問「告訴我哪裡不懂」,因為很多時候當你教不好時,學生會連「說出自己哪裡不懂」的能力都欠缺。

聽不懂話的人,如果是學生身份,千萬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呀!因為當你畢業了,甚至以後變成要教別人的時候,這時你就喪失了「不懂的資格」囉!所以「要把握聽不懂的機會發問,這是學生的權利」是我自己不斷提醒自己的信念!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b8OFpH6eGRmWZ2dCCzOIaLx0Dg--/article?mid=95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i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